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绩溪农商银行 汪 峰
筑文化之基,引金融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把文化建设摆在金融强国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赋予文化建设助推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而且通过深刻阐明五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绩溪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面对线下优势削弱、优质客户流失、资本补充承压、信用风险加剧、盈利水平下降等现实困难,绩溪农商银行立足当地、深耕县域,不断夯实客户根基、丰富产品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8月末,绩溪农商银行存款72.15亿元,各项贷款50.68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县域银行业首位。近三年,绩溪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由66.6亿元增长至82.29亿元,增长23%;贷款总额由39.8亿元增长至50.68亿元,增长27%;存款总额由57.6亿元增长至72.15亿元,增长25%,三项规模指标的稳健提升,为加快推进实现“六个银行”目标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坚定政治立场,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使命
绩溪农商银行始终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落实、同考核,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引领方向、激发动力、提供保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以“党建+夯基工程、先锋工程、连心工程”“一部一品”党建品牌创建等活动,紧扣业务重点、难点和痛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深化“月提示、季督查、半年推进、年总结”工作机制,强化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
一是深化政银共建,在优化政务服务和落实金融政策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党建共建的形式,加强与人社、行政审批、税务、医保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强同人民银行以及金融监管局的党建共建,通过探索构建“金融+政务”的服务模式,把银行网点打造成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点、“智慧政务大厅”,通过联合开展理论联学、组织共建等党建实践活动,准确把握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在落实过程中争取先试先行、走在前列。
二是融入区域治理,在落实共治共享要求中拓宽获客渠道。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中找准党建工作融合,与社区、乡镇、行政村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等为抓手,组织在职党员进基层党组织报到,协助做好社区和乡村治理,全方位融入百姓生活,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提质增效,拓宽服务渠道和市场空间,实现多方共赢。2024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委组织部下文将该行网点负责人或客户经理,向全县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派遣金融副乡镇长11名、金融“村官”35名,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了“党建+金融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三是聚焦“圈链群会”,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中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加强与属地园区企业、重点产业链集群、重点商圈、重要行业协会的党建共建力度。配合网点多、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走访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信贷服务供给,在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中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盈利能力。自2023年8月“大走访大营销”活动开展以来,走访新客户17590户,新增授信户数3470户,授信金额6.0亿元,用信户数2360户,用信金额3.8亿元,新增三代社保卡9866张。
二、坚持文化固本,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与绩溪农商银行“精益求精 合规高效”“一心只为您”的企业文化内核秉持同样的价值观。绩溪农商银行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疏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截至8月末,绩溪农商银行贷款余额突破50亿元,市场占有率28.83%,较年初提升0.92个百分点,牢牢占据县域信贷总量第一位置。
绩溪农商银行以“五篇大文章”为工作重心,深刻把握金融行业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盈利要服从功能发挥。绩溪农商银行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人民利益至上,增强金融产品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优化融资结构,健全“敢贷、能贷、愿贷、会贷”长效机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落实减费让利,加大惠民助企力度,截至8月末,绩溪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4.71%,较年初下降23个BP,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进一步拓展信贷投放新领地,绩溪农商银行聚焦“整村授信+网格化”走访,持续开展普惠金融大走访,借助手机移动端、IPAD等工具,对在家农户、外出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企事业职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信息采集、社保卡升级换代、授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自2023年8月活动开展以来,新增授信金额6.05亿元,新增三代社保卡9866张。走访尤其抓住村“两委”、社区工作人员、计生专干等“关键人”,向其实施定向贷款扶持,授信“领雁贷”信贷产品,目前“领雁贷”用信余额已突破5000万元。目前绩溪农商银行涉农及小微贷款由2021年末的23.5亿元提升至当前的26.4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由2021年末的11.5亿元提升至当前的16.5亿元。
三、坚持审慎经营,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倡的“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蕴含着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银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既看当下,又看长远。绩溪农商银行恪守稳健审慎的经营理念,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夯实发展之基。一是坚持以量补价,以规模效益弥补边际效益。在大额贷款压降、贷款收息率下降的大环境下,不断夯实底盘,通过做大客户数、做小贷款额守好主阵地。二是坚持不良双降,做到“控新降旧”两手抓。重点监测关注类贷款,提前预判风险,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并运用“1+4+1”工作法,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进度。四条路径并举,扎实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分别从建章立制到“三对接”(对接司法机构、对接当地政府、对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全行形成“支农支小是客户底线、合规经营是风险底线”的合规管理理念。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全行累计清收处置表内外不良贷款近2亿元。历经一千多个日夜的接续奋战,绩溪农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也为后期发展减轻了包袱,不良贷款率下降0.6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37.37个百分点。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守正是发展的方向。绩溪是旅游城市,绩溪农商银行聚焦本土资源,利用“一行一品”支撑产业创新。目前绩溪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5A级1家、4A级2家、3A级4家,星级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12家、旅行社10家、民宿几百家。2023年5月,绩溪农商银行支持家朋乡政府及当地民宿经营业主前往黄山市黟县考察学习民宿产业发展经验,形成了以“政府引导、银行支持、民宿建设”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出“旅e贷”产品,开展对民宿等辖区内特色及新兴产业的专项金融服务,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借款人发放用于其经营场所建设、装修或经营流动资金等需求的贷款。目前,“旅e贷”授信6000多万元,授信面达80%以上。《绩溪农商银行“旅e贷”:聚焦特色产业助力共同富裕》荣获人民银行宣城市分行2023年金融系统“共同富裕”信贷模式优秀案例。除针对民宿行业的“旅e贷”以外,绩溪农商银行围绕“和美乡村”建设,针对辖区内特色旅游及特色产业及时出台相关专属信贷产品,如菊花种植的“菊香贷”、山核桃以及油茶种植的“核茶贷”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目前旅e贷累放6000万元,菊香贷累放6000万元,核茶贷累放5000万元。
四、严守廉洁防线,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绩溪农商银行深入实施人才强行战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特别把支农支小作为发现人才、选拔干部的大炼炉,在普惠金融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淬炼、立场历练、实践锻炼。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员工队伍,增强对接开拓市场、服务客户、把控风险等能力,更要始终做到“忠专实、勤正廉”,勤勉尽责,有所为有所不为。2023年以来,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专家辅导与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边实践边学习,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在学深悟透、务实戒虚、整改提高上持续发力。2023年以来通过邀请外部优秀讲师培训共计7次,培训人次达610人次,内部培训30余次,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次。
稳健的经营业绩源于优良的纪律作风。今年4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来,绩溪农商银行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方针与决策部署,营造本行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廉洁从业规范,严守廉洁自律防线,打造政治过硬、依法合规、初心不改的队伍。
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绩溪农商银行将坚决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紧密围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要五不”要求,让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入脑入心,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